我是朱騏 👋
本週我要分享的乾貨有點多,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。
1 ACTION
不知道如何使用 AI 繪圖工具 MidJourney 嗎?掌握 5 個結構寫好 MidJourney Prompt,畫出自己想像中的圖片
閱讀時間: 1 分鐘
最近對 MidJourney 很有興趣,我也要開始學習怎麼詠唱 AI 繪圖的咒語了!
剛開始使用 MidJourney 的新手,需要了解如何輸入 Prompt (製圖指令) 才能掌控繪圖品質。
對於一個剛開始使用 MidJourney 的新手,應該如何學習呢?
下方是 MidJourney 中你需要掌握 5 個重要製圖元素:
關鍵字
Composition (圖片視角組成)
Lighting (燈光)
Parameter (參數)
Model (算圖模型)
如果你對 MidJourney AI 繪圖/算圖有興趣,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。
👉 繼續閱讀
2 THOUGHTs
閱讀時間: 1 分鐘
這禮拜閱讀 Tiago Forte《How to build a second brain》深有啟發,下面分享 2 個想法。
💭 如何提升做事情的速度 1 - 把產出結果想的小一點
下面這個觀念我特別喜歡
把產出 (output) 想的小一點,做起事情來的速度就會快很多。
這個觀念叫做 Thinking small,在很多領域都可以發現。
例如
軟體開發中模組(Module)
新創公司的封閉測試(Beta)
建築中的鷹架 (sketches)
電視影集的預告片 (pilots)
工程師寫程式的原型 (prototypes)
車子設計的概念車 (concept cars)
音樂錄音的樣本 (Demo)
這些概念背後的原理都是:都先做一版「草稿」出來。
試著把產出想的「小」一點,今天就來試試看吧!
💭 如何提升做事情的速度 2 - 重複利用做過的東西
你一定聽過:「不要重複造輪子。」問題是:輪子從哪裡來?
Tiago Forte 把輪子定義成「我們未來可以重複利用,但知識單位小的事物」。
他認為有 5 種:
distilled notes (已經畫線的筆記): 我們已經預處理過的內容或筆記,例如使用漸進式總結的文章
Outtakes(剪掉的內容): 現在用不到,但未來可以用的的內容
Work in Process (在製品): 過去專案中所做的文件、會議紀錄、圖表、計畫
Final deliverables (最終成果) : 過去專案產出的成果,但可以在未來被重新使用
Documents created by other (其他人的產物): 由別人生產的知識,例如同事、顧客、工讀生,自己可以融合進現在的專案。
這裡給我最大的啟發是 Outtakes,我發現用不到的內容本質上還是自己的想法,也可以變成卡片一起管理。
這樣一看,有沒有覺得自己還真多輪子可以重複使用呢?
3 IDEAs
在手機上也可以用 AI 問答機器人啦 - Poe (iOS 限定)
閱讀時間: 1 分鐘
大概念: 美國最大問答平台 Quora 在手機上推出類似 ChatGPT 的問答機器人。
重點: Poe 是一款類似 ChatGPT 的 AI 問答機器人。下載 Poe 並註冊後,你可以在手機上跟這個機器人聊天,繁體中文也通。
深入了解: 目前 iOS 限定,蘋果用戶趕快下載玩一波吧!
替你的專案建立一面資訊牆 - Walling
閱讀時間: 1 分鐘
大概念: Walling 是一款非常視覺化的線上筆記工具,你創造的每一則筆記都會變成一個 "磚塊 (brick)"。
重點: Walling 的筆記呈現方式就像是一面 "牆 (wall)",每新增一則筆記就像是添加一塊磚塊,能直覺地整理收集到的所有資訊。
深入了解: 這款線上工具真的特別不同,你可以試玩看看。
3 個找到公司產品定價發生問題,並修正的方式
閱讀時間: 1 分鐘
大概念:這篇文章分享公司如何發現自己的產品定價發生了問題。
重點:分成 3 個狀況討論
免費版吃掉太多利潤
定價方案太粗糙
只倚靠高單價客戶支撐營收
深入了解:強烈推薦給 PM 或負責產品開發的人,可以培養為公司產品營運的敏銳度。
👉 The Price Isn't Right: 3 Pricing and Packaging Pitfalls to Avoid | Andreessen Horowitz (a16z.com)
我想把最好的東西,都分享給你
每一周禮拜六上午 10:00 - 11:00,是我固定寫「亨利朱週報」的時間。
在開始之前,我喜歡打開自己最愛的 Kakalove 自家烘焙咖啡豆,用小飛馬磨豆機 4.5 刻度、珈堂 M1 的星芒濾杯,沖一杯最愛的手沖咖啡。
這是我固定的寫作儀式。
為什麼我要跟你說這些事情呢?讓我解釋給你聽。
「亨利朱週報」不單純是一份分享各種數位工具、生產力方法的 Geek 電子報。
它更大的意義,是我將最好的資訊,分享給我重視的人。
我們每個人一週都會接觸到非常多的資訊,但不是每個資訊都值得分享、因為它們的內容沒什麼內涵、看了甚至只是浪費生命。拿臉書來說,我曾經在上面滑了將近 50 分鐘,但什麼事情都沒有學到。
你如果不主動選擇分配時間,那手機媒體就會幫你分配時間。
重點來了:選擇一個自己信得過的資訊來源,是現代人需要、也必須作的事情。
我寫的電子報,本質上就是一個資訊來源。它必須幫助 1,500 個讀者分配有效的時間,吸取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資訊。因此,我必須用最謹慎、最投入、最享受的態度來寫這份電子報。
只有自己先善待,別人才會去珍惜。
當我投入寶貴的時間、謹慎的態度來寫電子報時,我知道在下週:
將會有 1,500 人的時間,因為這份電子報而受益。
將會有 1,500 人的思考,受到這份電子報而啟發。
將會有 1,500 人的改變,因為這份電子報而產生。
作為一個自媒體創作者,能做到這些事情就值得了。
謝謝你願意相信我,讓我能夠過 Email 每週和你分享自己的所學、所思與所作。
如果你覺得這封電子報讓你很有收穫,其實我過往的寫作風格都是長這個樣子的。但電子報畢竟是以單篇文章的方式呈現,在網頁上需要分別搜索、閱讀上也頗為麻煩。
今年過年我用了年假的時間,把 2021 和 2022 年的電子報打包好,用 Notion 和 Adobe Acrobat 編輯成一本像是雜誌的 PDF 檔案,附上 103 期的電子報目錄,方便你放在電腦或是手機中隨時閱讀。
翻一翻內容,你會找到最喜歡的主題與段落。
你可以透過下面的連結,將這兩本雜誌帶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