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 我是朱騏 👋 又到了每週給你寫封信的時間啦~
上週我的 Hahow 募資正式結束了
如果你有購買課程的話,感謝你的支持。
最近收到 1 支課程的試看帶了,我對課程影片的品質感到很驚艷。
此外,我也正在準備購買課程後會送給學員的《現代人的學以致用全指南工具、模版大禮包》。
這個大禮包的用意,就是減少大家要按暫停並且做筆記的頻率。
你上完課程後,直接去這個大禮包去找模版、方法論、ChatGPT Prompt 來使用就可以了。
這一次和 Hahow 合作開線上課程,讓我深深覺得:
賣線上課程就跟跑馬拉松一樣,得有 "配速" 的觀念。
因為線上課程需要靠多個波段的推廣,一點一點地提升銷售數量才可以。
過程中會運用到許多 "創作" 的功夫,像是:
寫作
做圖卡
錄短影音
錄 Podcast 訪談
透過變換素材與搭配廣告,才能將一堂課程賣的好。
這個過程也讓我學到許多輸出知識的方式,相當有趣!
回想今年 3 月創業到現在,也已經過了半年了
我決定作一個 "半年盤點",跟你分享我在這 6 個月中的生活與工作變化。
會有 3 個主題:
怎麼在有小孩的情況下,維持正常工作?
創業半年,我的日常內容分享發生什麼改變?
怎麼平衡上班的精力花費,和每天持續在網路上輸出知識?
就讓我花 6 分鐘的時間,帶你快速走過我這 6 個月的學習過程與成長。
主題 1. 怎麼在有小孩的情況下,維持正常工作?
當爸 3 個月了。
有了小孩之後,生活變了很多。
新手爸媽遇到的難題就是:
怎麼一邊照顧小孩,一邊維持正常工作?
我自己有 3 個訣竅:
訣竅 1. 紀錄發生的事
每個人的身分轉變時,都會有手忙腳亂的時期。
要找到自己到底在手忙腳亂什麼,最好的方法就是紀錄。
我習慣使用 Medium CEO-Tony Stubblebine 的「間歇式日記」,我習慣記錄:
做了什麼
有哪些想法
下一步要做什麼
經過 2-3 個禮拜之後,我能回頭看看「究竟是哪些事情讓我手忙腳亂」。接著,就可以和老婆討論找出解決辦法。
例如我發現:自己最常被打斷的時間點,就是餵奶和換尿布,女兒會哭的天崩地裂。
所以我們做了一張記錄表,記錄什麼時間點:
吃飯
換尿布
大便洗屁股
這樣就可以在時間快到的時候,先預先做好準備。
例如我知道要準備吃飯了,我就會先去泡奶並且降溫。這樣當我女兒準備哭的時候,我的奶瓶就可以直接嘟在她的嘴邊了。
別讓女兒不開心。
訣竅 2. 設定主題日
這個訣竅,來自於Google的生產力顧問–Laura Mai Martin的《上線時間管理術》。
她提到:
「
我們可以為一個星期的七天,各自設定主題日。
例如,我的安排是:
禮拜一:專案工作
禮拜二:專案工作
禮拜三:AI 與自動化
禮拜四:商業模式和公司營運
禮拜五:復盤個人專案
禮拜六:育兒 Day
禮拜天:育兒 Day
我會儘量在主題日,安排相關的任務。
例如在六日的時候,我會特別安排:
看育兒的線上課程或書籍
學習照顧嬰兒的新方法或常識
和老婆確認下週女兒的相關行程
這樣做,我可以分散工作在一個星期的不同天。
能夠專注在當天的主題。
訣竅3. 跟老婆分工
我會和老婆預先討論分工。
例如在餵奶、打嗝、洗衣服些粗活交給我來做。而規劃上面的事情,例如要打什麼樣的疫苗、買什麼樣的衣服,則主要交給老婆去想,我則是出勞力幫忙做完。
事先談好了分工,相對之下就不會這麼手忙腳亂。
不過,養小孩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。
因此最重要的心態,就是放寬心。有時候某些行程被打亂了就...被打亂吧。小孩這種生物,很難按照自己的計畫走。
隨機應變,就是當爸/當媽之後的必須掌握的訣竅。
主題 2. 創業半年,我的日常內容分享發生什麼改變?
如果你也正在網路上分享知識或想法,這個主題可以給你啟發。
隨著身分從「上班族」轉變成「創業者」,分享的內容也有變化。
我發現自己在知識輸出上,發生了以下的 3 個大變化:
變化 1. 硬性內容 → 軟性內容
從著重在生產力,慢慢轉向到摻雜親子。
以前我很在意各種花式生產力技巧,但現在我開始也關注怎麼提升自己「育兒 (Parenting)」方法。
邊輸出邊學習,現在我該著重在怎麼當一個好爸爸。
變化 2. 長時間工作 → 間隔工作
間隔工作變的更重要。
因為有了小孩之後,時間會被切割得很瑣碎。
所以我會把時間切割成 25 分鐘,就可以完成的成果。
這樣被打斷工作專注的機會,就變得更小了。
變化 3. 使用舊主題 → 探索新主題
由於現在沒有在軟體業上班了,所以在工作上能分享的主題也慢慢改變。
我發現逐漸轉向到,自媒體經營者著重的內容。例如 AI 和 AI 自動化,這些都是我在持續學習與輸出的主題。
探索新主題是一件開心的事情,代表我又有東西可以學跟寫了。
主題 3. 怎麼平衡上班的精力花費,和每天持續在網路上輸出知識?
我從 2019 年開始,開始養成每天寫一篇文章的習慣。
之前有讀者問我:
我是怎麼平衡上班的精力花費,和每天的工作的?
我發現主要是 3 個心法,持續提供我輸出的動力。
心法 1. 寫作 = 記錄所學
我把寫作,當作是一種學習的手段。
因此「上班工作」和「下班寫作」,我不認為是兩個要拆開做的事情。上班時:
遇到的問題
找到的解法
發生的故事
這些內容,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題材。
心法 2. 寫作 = 幫助他人
紀錄自己的經驗,幫助後面的人少走彎路。
2019 年我剛開始寫作時,一位工程師大大叫作 Huli (胡立) 幫助我很多。我不認識他,但是他寫的各種:
解釋軟體概念
分享寫作心法
工作求職心得
都讓我自己在這 3 件事情上,避開了很多彎路。
心法 3. 寫作 = 磨練專業
把專業寫下來,測驗自己是不是都搞清楚了。
寫作的過程,就是思考一件事情的過程。我們得從:
事件背景
發生問題
解題方法
完成結果
一步一步,慢慢推演過程給讀者看。
當我們能用線性文字拼湊出網狀思考時,代表我們真的把一件事情搞懂了。
這 3 個心法,是讓我持續寫作的主要動力。
以上就是我在這 6 個月中,陸續的學習與收穫。📖
看完這篇文章後,你有什麼想法呢?
歡迎在 Substack 上留言,或是直接回覆 Email 跟我分享你的想法吧!
間歇式日記,可以讓自己覆盤上更有幫助,謝謝老師的分享。
主題日的概念也是一個好的方式,當有其他突發事件更加緊急時,那主題日的執行要如何維持?
還是將緊急的事件一樣擺放在屬於他的主題日來執行呢?
寫作 = 幫助他人
这个真的很赞同,如果拉长时间线,可能帮助未来的自己,和未来新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