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 我是朱騏,
這週你好嗎?
在
上週電子報
,我提到了「行動後覆盤 ( After action review )」 的概念,它能讓我們檢視過去,並從結果中學習。
這項活動最適合在季末、年末的時候執行。今天離 Q1 結束還有 2 個禮拜,我認為是非常適合開始覆盤的時機。
如果你過去從來沒做過這類型的活動,我建議你可以預留 1 週的時間慢慢覆盤。
這項活動唯一要注意的事情是,不論 1-3 月你的表現如何,成果都已經沒那麼重要了。
你要專注的是:
下一步的改進行動是什麼,也就是下一季你打算怎麼做來取得好成果。
我知道這並不容易,因為思考與行動的都是你,而旁人只能提供建議與方向。
當你需要幫助時,我很願意提供自己復盤的經驗,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我。
先不多說了,請你慢慢享受本週的電子報吧。💡
1 ACTION
為什麼你該用AAR來紀錄每天的工作成果?
閱讀時間:4 分鐘
AAR是 After Action Review 的縮寫,最早是美國陸軍進行任務後檢討的一種方式。使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是:
當任務結束後,新的問題被理解時,可以即時的轉換成行動。
跟單純的紀錄相比,AAR 關注的是我們從這項活動中發現了什麼問題、學習到了什麼、下一步可以如何行動,將靜態紀錄升級成動態行動。
其實就是俗語常說的「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」。
AAR 的格式很簡單,假設你要對今天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做反省,那麼依序回答下列四個問題:
做這個工作的目的是什麼?
工作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?
我從過程中學到了什麼?
下次要執行的行動。
👉 實際作法可閱讀這篇文章
👉 我在王永福 (福哥)《教學的技術》學習到此觀念,下方附一張福哥課程中分享的個人 AAR 當作範例。
2 PHOTO
在攝影的過程中,如果能抓到被攝者的感情流動,都會讓我有一種:「真幸福,能學會攝影真是太好了」的心情。
3 IDEAS
這週的 3 個 IDEA 圍繞在一套筆記方法上 - Zettelkasten 上。大家都會做筆記,也喜歡把筆記做得漂亮,但如何活用筆記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痛。
而 Zettelkasten 是我目前學習到最有效活用筆記的方式。
它的中文資料還不多,因此我想要分自己在閱讀國外文章的心得給你。
I. 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,建立知識連結網路來活用筆記
閱讀時間: 8 分鐘
Zettelkasten 是由德國社會學家Niklas Luhmann發明的方法,在德語中Zettel是卡片/筆記/紙條的意思,而Kasten則是盒子/箱子的意思,合併起來就是卡片盒筆記法。
這個方法之所以為這麼有效,關鍵在於筆記與筆記之間的「連結」。
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套筆記方法,這篇文章推薦給你。
II. Evernote 實踐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,整理知識網路系統
閱讀時間:10 分鐘
當你對 Zettelkasten 有了初步理解後,可能會想要用自己的筆記軟體實驗看看。
電腦玩物站長 - Esor 在這篇介紹如何使用 Evernote 來實踐這套系統。
備註:實際上工具不是這套系統重點,你用任何一套筆記軟體都可以實踐 Zettelkasten ,詳細說明可以參考下方介紹的《How to take smart notes?》。
III. 如何聰明的做筆記?(How to take smart notes ?)
閱讀時間: 1 分鐘
當你想深入鑽研這套方法時,會發現中文資料非常的少 (Google Zettelkasten,第一篇排名是我上方寫的文章)。
一個有效率的方式是閱讀 Sönke Ahrens 的《How to take smart notes ?》,他在這本書非常詳細地介紹了這套方法。
我也還在消化與理解這本書,之後將在電子報中分享給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