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 我是朱騏 👋 又到了每週給你寫封信的時間啦~
寫作,是現代人最重要的溝通技能之一。
但很多人總是在等待靈感降臨,結果一直寫不出東西。
這樣的等待不但浪費時間,還會讓你錯過很多展現專業的機會。
Ship 30 for 30 的共同創辦人 Nicolas Cole 分享了 3 個建立穩定寫作習慣的建議。Nicolas Cole 是寫作領域的專家,他創立的 Ship 30 for 30 寫作課程已經幫助超過 10,000 位作者建立寫作習慣!
他有 3 個具體的寫作建議:
前一晚準備隔天要寫的內容: 這個準備動作只需要 10-15 分鐘,卻能大幅提升隔天的寫作效率。
先寫大綱再填內容: 寫文章時一定要先把大綱寫好,再來填充內容。
找到自己的寫作時段: 用實驗的心態找到自己的「黃金時段」,當時間到了就坐下來開始寫作。
每個建議中,我還會附上我自己的實戰經驗。
讓我們開始看看這 3 個寫作建議吧!
💡 課程贊助:現代人的學以致用全指南 | 21 天建立高效輸出習慣
你的腦中有專業知識,並且想要靠這些知識來建立影響力、甚至賺點業外收入嗎?
如果你想要賺「知識經濟」的錢,像是透過舉辦:
線上課程
實體講座
付費直播
在網路上寫專業文章分享知識,是你必學的基礎技能。
因為透過寫專業文章,你可以:
發在部落格上,累積 SEO 被動建立你的專業影響力
當作行銷內容,發在 Facebook/Instagram 宣傳活動
累積活動的教材,成為付費活動的投影片或是課後講義
在累積超過 1,000 小時的寫作經驗,以及幫助數百位學員建立自己的寫作系統後,我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寫作系統。
這就是 📖 現代人的全以致用全指南。
課程內容包括:
養成輸出習慣: 增強學習動力、實現長遠的學習並建立個人影響力
時間效用最大化: 學習撰寫 ChatGPT 指令的底層邏輯,運用 AI 自動化重複性任務
提升職場競爭力: 學會「如何學習」,善用科技工具來靈活應對新變化和新技術
寫作建議 1:前一晚準備隔天要寫的內容
每天晚上花 10-15 分鐘,寫下隔天早上要寫的點子。
具體的作法是:
用列點的方式,列出 10 點腦中當下想到的內容。
讓我來舉個例子好了,下面是某一天晚上我寫下的點子:
今天同事問我怎麼管理 50 個 Chrome 分頁
好像可以分享我整理寫作靈感筆記的方法
好想分享上週在全家吃到的新冰淇淋
記得要寫一下新買的機械鍵盤開箱
最近用 ChatGPT 的 3 個有趣發現
今天遇到超扯的客戶,氣死我了
最近在練習 10 分鐘寫完一篇文
前幾天去書店買的文具開箱
你看!想法真的很跳來跳去,完全沒有邏輯。但沒關係,重點是把它們都記下來。
隔天早上我就從這些主題中,選了「最近在練習 10 分鐘寫完一篇文」來寫,因為這是很多上班族在練習寫作時可能會遇到的困擾。重點是:腦中冒出什麼就寫什麼,不要想太多。反正只是給明天的自己一些選擇而已。
你可能好奇:為什麼要在前一天晚上做這件事情呢?
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你的寫作更有效率。主要有 3 個原因:
不會有白天工作的壓力干擾
晚上的大腦比較放鬆,創意思考會更流暢
你可以讓潛意識在睡覺時,持續思考這些主題
當你開始嘗試後,會發現這樣做的好處非常明顯。
像是:
早上一起床就知道要寫什麼,因為前一晚準備好了
減少寫作時的心理壓力,因為已經有方向了
提高文章品質,因為經過一晚的沉澱
畫重點:
這個準備動作只需要 10-15 分鐘,卻能大幅提升隔天的寫作效率。
寫作建議 2:先寫大綱再填內容
寫文章時一定要先把大綱寫好,再來填充內容。
之所以要這樣做的原因是:大綱就像地圖,讓你知道文章要往哪裡走。
你可以先確認文章架構是否完整,避免寫到一半才發現方向跑偏了。
讓我教你具體的步驟:
列下文章主題
寫下 3-5 個大標題
每個大標題下,列出 2-3 個想說的事情
根據你的列點,把詳細的想法填入到各個區塊
覺得抽象嗎,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。
例如我想要寫一篇「如何沖泡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」的文章。
步驟 1. 先寫下文章主題
先寫下「如何沖泡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」的標題。
這裡我分享一個實用寫文章主題的小訣竅:
用「如何」、「為什麼」或「X個」開頭,會讓你更容易展開後面的內容。
例如:
「如何」系列
- 如何整理雜亂的書桌
- 如何在 30 分鐘內做好晚餐
- 如何規劃一趟沖繩自由行
「為什麼」系列
- 為什麼早上不想起床
- 為什麼存不到錢
- 為什麼總是拖延
「X個」系列
- 3 個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
- 5 個常見的理財迷思
- 7 個整理房間的小技巧
用這些固定格式來寫標題,會讓你更清楚知道下一步驟的大標題要寫些什麼。
步驟 2. 列出 3-5 個大標題
列出大標題時,想像你正在跟朋友解釋這件事情的步驟。
讓我拿「如何沖泡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」這個標題當例子。一開始我會這樣列出大標題:
認識咖啡豆的基本知識
準備工具和材料
實際沖煮步驟
大標題就像是一個個路標,告訴你這篇文章接下來的走向要到哪裡去。
步驟 3. 在每個大標題下加入 2-3 個小標題
在大標題下加入小標題,就像是把一個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一樣。
讓我們延續上面的大標題來舉例:
認識咖啡豆的基本知識
淺焙、中焙、深焙的差別
阿拉比卡豆 vs. 羅布斯塔豆
如何挑選新鮮的咖啡豆
準備工具和材料
磨豆機的選擇
必備的沖煮工具
水的溫度和品質
實際沖煮步驟
咖啡豆的研磨程度
咖啡粉與水的比例
沖煮時間的控制
你會發現:每個小標題,都像是在回答讀者可能會問的問題。
步驟 4. 根據你的列點,把詳細的想法填入到各個區塊
當架構都準備好後,接著就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寫下去。
以「認識咖啡豆的基本知識」的第一個小標題「淺焙、中焙、深焙的差別」為例,我會這樣寫:
咖啡豆的烘焙程度,會直接影響到咖啡的風味。
淺焙的咖啡豆帶有明顯的果酸味,喝起來會有茶感,適合喜歡清爽口感的人。中焙的咖啡豆則平衡了酸味和苦味,是最多人喜歡的烘焙程度。深焙的咖啡豆會有明顯的苦味和焦糖香,特別適合用來做拿鐵。
如果你是咖啡新手,建議可以從中焙開始嘗試。
每個段落寫完,整篇文章就完成了。
當你採用以上的步驟來寫作時,會發現好處超乎想像:
寫作速度變快了,因為每個段落都有明確方向
文章更有邏輯性,不會東跳西跳
讀者更容易理解你想表達的重點
畫重點:
寫文章時一定要先把大綱寫好,再來填充內容。
寫作建議 3:找到自己的寫作時段
每個人都有自己最適合寫作的「黃金時段」。
找到自己的「黃金時段」之所以這麼重要,是因為固定的寫作時間能培養習慣。當時間到了,你什麼都不用想身體就會自動去執行。
就拿我自己舉例吧,我發現9-11 點是我最適合寫作的時段。這時候:
我剛喝完一杯咖啡,腦袋特別清醒
工作還沒開始忙,不會被打擾
一口氣可以寫完 1000 字
所以現在我都把「9-11 點」保留下來專門寫作,效果超級好。
根據我的調查,我發現每一位寫作者的「黃金時段」都不一樣。例如
村上春樹(Haruki Murakami):他在寫小說時,通常會在凌晨四點起床,連續工作五到六個小時。他認為這樣的重複本身很重要,是一種催眠,讓他能夠更深入自己的心靈。
史蒂芬- 金(Stephen King):早上吃完早餐並且散步完後,回家才開始寫。現在每天寫作大約四小時,目標是寫下1,000字。他強調寫作是一種工作,而不是只在靈感來臨時才寫。
托妮- 莫里森(Toni Morrison):寫作時間隨著她的生活狀況有所變化。在她早期的寫作生涯中,她常在晚上寫作,但後來改為清晨五點左右起床寫作。她認為太陽下山後她的腦筋就不太靈光,因此選擇在清晨寫作。
那麼我們該怎麼找到自己的「黃金時段」呢?
根據我自己的 5 年寫作經驗,你要自己 “實驗”。例如下面是我的寫作時間變化:
2019 ~ 2021 年:主要都是下班後寫,因為早上要趕上班沒空寫。
2021 ~ 2024 年:早上出門前邊吃早餐邊寫,因為可以晚點進辦公室。
2024 ~ 2025:早上 9-11 點散步完後回家寫,因為成為自雇者後時間彈性可自由調配。
實驗過程通常會遇到一些波折,例如你嘗試早上 9 點在捷運上寫,但是人太多你發現根本沒辦法用手機打字。這代表你可以嘗試提早到早上 9 點出門前,或是利用中午午休的時候寫。
當你發現這個時段是自己比較不忙,且靈感充足的時候...Bingo!你找到自己的黃金時段了。
畫重點:
用實驗的心態找到自己的「黃金時段」,當時間到了就坐下來開始寫作。
最後讓我幫你複習整篇文章的內容
在這篇文章中,我分享了國外寫作大神 Nicolas Cole 的 3 個建立穩定寫作習慣的建議。
分別是
前一晚準備隔天要寫的內容:這個準備動作只需要 10-15 分鐘,卻能大幅提升隔天的寫作效率。
先寫大綱再填內容:寫文章時一定要先把大綱寫好,再來填充內容。
找到自己的寫作時段:用實驗的心態找到自己的「黃金時段」,當時間到了就坐下來開始寫作。
寫作就像是蓋房子。
有了好的流程後,接下來就是一磚一瓦慢慢堆疊。
今天學會了這 3 個建議,不如就選一個主題開始寫一篇文章吧!
2025.01.14 朱騏
PS. 如果您正在讀這封信,腦袋裡想著:「算了啦~等明年再開始寫好了,那時候應該比較適合...」
我想跟你說:別再騙自己了,根本不會有所謂「完美的開始時機」啦!說真的,我們常常以為「以後應該比較有空」。結果呢?等到那個「以後」來了,發現自己還是一樣忙得要命。
然後就這樣一直拖...
拖啊拖...
一直拖下去...
等到好幾年後回頭看,才發現自己根本什麼都還沒開始做。
拜託!別再讓自己重蹈覆轍了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