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 我是朱騏 👋 又到了每週給你寫封信的時間啦~
時間過的好快,明天就是 2025 年了!
2024 年,發生了 2 件影響我一生的事情:
2024.03,離職創業成為一位菜鳥知識自雇者
2024.06,女兒出生成為一位手忙腳亂的新手老爸
我坐在書房電腦前回顧這 1 年,彷彿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一樣。
我打開了 Obsidian 中的日記,開始復盤今年 365 天發生的成就/挑戰/學習。
最後我歸納成以下 5 點的學習,分別是:
創業最可怕的部分是開始,但最令人滿足的部分是堅持
知識經濟的本質是服務業,情緒管理能力尤其重要
銷售並不可怕,它是在幫助他人找到解決方案
規劃需要靈活性,依據任務性質選擇工作方式
每天復盤,是持續進步的關鍵
我們開始吧!
💡 課程贊助:現代人的學以致用全指南 | 21 天建立高效輸出習慣
你的腦中有專業知識,並且想要靠這些知識來建立影響力、甚至賺點業外收入嗎?
如果你想要賺「知識經濟」的錢,像是透過舉辦:
線上課程
實體講座
付費直播
在網路上寫專業文章分享知識,是你必學的基礎技能。
因為透過寫專業文章,你可以:
發在部落格上,累積 SEO 被動建立你的專業影響力
當作行銷內容,發在 Facebook/Instagram 宣傳活動
累積活動的教材,成為付費活動的投影片或是課後講義
在累積超過 1,000 小時的寫作經驗,以及幫助數百位學員建立自己的寫作系統後,我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寫作系統。
這就是 📖 現代人的全以致用全指南。
課程內容包括:
養成輸出習慣: 增強學習動力、實現長遠的學習和職業目標
時間效用最大化: 制定計畫並安排合理學習時間,並運用 AI 自動化重複性任務
提升職場競爭力: 學會「如何學習」,善用科技工具來靈活應對新變化和新技術
加強記憶和知識掌握度: 藉輸出提升學習成效和應用能力、減緩遺忘焦慮讓學習更輕鬆和持久
2024 年度回顧:5 個寶貴創業教訓,讓我看見成長的力量
2024 年對我來說,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成長的一年。
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,更從中獲得了許多 "實打實" 的商業經驗。這些商業經驗逼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,透過快速學習與迭代來解決迎面而來的問題。
下面,就讓我跟你分享我在這一年創業中學到的 5 個經驗教訓。
Lesson 1. 創業最可怕的部分是開始,但最令人滿足的部分是堅持
一開始創業的恐懼,來自於對未知的擔憂。
但是當我真的踏上創業的道路後,我發現只要堅持每天安規定自己做的事情,創業的回報遠超想像。每次完成一個任務與專案,成就感都會蓋過早期的焦慮。
那我需要堅持,每天都做些什麼事情呢?
主要有兩件:
閱讀
寫作
這是因為我的商業模式就是「賣知識」,例如線上課程、實體講座、付費直播、企業內訓...等。這些產品或是服務,都要求我 "不斷產出與組織" 新的知識內容,並且用簡單易懂好操作的方式講給學員聽。因此我需要極大量的 Input 和 Output 來累積足夠多的素材。
而以下這兩件事情,就是推動我商業模式的底層任務:
閱讀 (Input)
寫作 (Output)
當我了解這件事情後,我規定自己每天都盡可能
閱讀:至少閱讀 1 個小時,吸收自己不知道的新資訊
寫作:至少寫作 3 篇文章,思考與整理新資訊與舊知識
這兩件事情就像是我的 "動力來源",可以不斷催動我的商業模式往前進。當我堅持做這兩件事情後,焦慮感就會因為 "看到實際產出" 而降低。最終這些產出又能讓我賺到生活上需要的收入,提供工作上的滿足感。
這讓我領悟到:
創業最可怕的部分是開始,但最令人滿足的部分是堅持。
Lesson 2. 知識經濟的本質是服務業,情緒管理能力尤為重要
原本我以為,只要把知識講得清楚就好。
但創業一年後我發現:知識經濟的本質,其實是服務業。我們不只是在販售知識內容,更是在提供一個完整的學習體驗。這包含了教學品質、回覆速度、情緒價值等多個面向。
舉個例子吧。
今年我在 Hahow 線上課程平台開設課程時,遇到一位非常焦慮的學員。他私底下向我詢問:「我已經看了課程前半部分的內容,但自己還是想不太到該怎麼做,我該怎麼辦?」
當時我的處理方式分成兩個層面:
知識層面: 用更口語的方式,重新解釋他卡住的地方
情緒層面: 同理她的焦慮,並分享自己當初 5 年前剛開始學習寫作時也遇到的困難
結果我發現:情緒層面的支持,反而比知識本身更重要。因為當學員的焦慮降低後,他反而更容易明白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。而對我來說,要學習與精進的是自己的情緒管理。因為當一件事情解釋太多遍的時候,我也是會感到暴躁不耐煩的。
有意思的是,近期我剛好也獲得了這個問題的解答。
最近我在 "得到 App" 上看到一本書叫作 《情緒就是你的創造力》,在書中作者邱江提出一個新詞–情緒創造力。如果說「創造力」是對事物有新奇的理解,那麼「情緒創造力」就是能用新奇的方式理解和表達情緒,讓他人對這個情緒有全新的體驗。
舉個例子吧。
假設你收到一份完全看不懂用途的禮物,一般人可能會說:「謝謝,我很喜歡。」這種回應很不真實,也缺乏創意。但具有情緒創造力的人可能會說:「這禮物太特別了,感覺是外太空來的,讓我這個地球人得好好研究一下怎麼用!」這就是情緒創造力的表現 (或是更通俗的講,叫作幽默感)。
這讓我領悟到:
在知識經濟時代,情緒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同樣重要。
Lesson 3. 銷售並不可怕,它是在幫助他人找到解決方案
過去我對銷售這件事情,內心是相當抗拒的。
因為我會想:「如果我主動推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,人家會不會就討厭我這個人?」但是當我創業之後,這就是我銷售賺取收入的主要手段呀!這個心理矛盾,該怎麼解?
後來我開始思考:
為什麼我會有 "銷售 = 會被其他人討厭" 的想法?
是不是因為以前,我經歷過 "不需要卻又被硬銷售" 的經驗?
那我自己現在,有正在做 "別人不需要,我又硬銷售給他的事情嗎?
我的答案:沒有,我只是分享「自己的課程與內容可以怎麼解決特定問題罷了」。
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,讓我更加深這樣的信念。在今年初,我和 Hahow 好學校推出了第一個線上課程– 📖 現代人的全以致用全指南。當時我很猶豫要不要主動推銷,擔心會顯得太過商業化。但後來我收到一位學員的回饋,她說:「感謝你在這堂課程中分享系統化的寫作方法,我終於知道怎麼把腦中的專業想法化成文字表達出來了。」
這件事讓我徹底改變了對銷售的看法:當我真心相信自己的產品能幫助他人,銷售就不再是推銷。而是在幫助更多人,找到適合他的解決方案罷了。
這讓我領悟到:
銷售並不可怕,它是在幫助他人找到解決方案。
Lesson 4. 規劃需要靈活性,依據任務性質選擇工作方式
在創業初期,我試圖用深度工作 (Deep Work) 的方式來提高效率。
「深度工作 」的概念,出自於美國作家 Cal Newport 的書籍–《深度工作力》中。在書中他分享了規劃自己的工作,讓自己將專注力推到極限完成重要工作。
當我閱讀完這本書後,立刻規劃出一個課表如下:
但實踐了大約 1 個月後,我就發現出問題了。那就是:並不是每天的工作,都需要這麼長的工作 Session 讓自己集中注意力。我應該根據任務的性質,主動調整 Session 的長度。
舉個例子吧。
我發現適合深度工作的任務,主要是自己能掌控時ˊ間進度的。像是:
寫書
做課程簡報
研究特定產品的新資訊
而不適合深度工作的任務,主要是自己不能掌控時間進度的。像是:
和開課單位開會
回覆學員在社群中的發問
和商業伙伴來回討論專案細節
過於嚴格的時間表,反而讓自己壓力倍增。因此後來我調整成:在前一天的晚上,事先規劃明天要做的任務。並且依據任務的性質,思考需要怎麼樣的工作方式。
如果是我自己可以掌握進度的,我就會安排固定的工作 Session 照表操課。如果是我自己沒辦法掌握進度的,我就不會特別安排工作 Session,而是有達成任務即可。
這讓我領悟到:
規劃需要靈活性,依據任務性質選擇工作方式。
Lesson 5. 每天復盤,是持續進步的關鍵
每日復盤幫助我快速發現問題,並在短時間內做出調整。
我習慣在每天傍晚 5 點,就使用「每日 AAR (After Action Review)」來總結一天的工作成果。我會問自己 3 個問題:
今天完成了什麼
選一件讓我有感覺、有啟發的事情
我從過程中,學習或觀察到什麼事情 ?
依序回答這 3 個問題,我能夠從中看到:
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(明天繼續保持)
自己可以更好的地方 (思考下一步我可以改善的小行動)
這樣做的好處,是
不會忘記: 自己不會因為過了好多天,根本都忘記發生什麼事情了
即時調整: 當下發生的問題最有感,應該在當天就想一個想行動改善
得到回饋: 看到自己每天都留下一些記錄,自己在心底上會過的更踏實
我發現在創業的每一天,心裡面都會浮現一堆想法。這些想法通常都藏有許多 "訊號",暗示自己可能想要做出某些 "行動"。透過復盤,就能讓自己有意識地去接收這些訊號,並採取行動。
這讓我領悟到:
每天的復盤,是持續進步的關鍵。
以上就是我在 2024 年獲得的 5 個寶貴創業教訓
讓我快速幫你整理一下:
創業最可怕的部分是開始,但最令人滿足的部分是堅持
知識經濟的本質是服務業,情緒管理能力尤其重要
銷售並不可怕,它是在幫助他人找到解決方案
規劃需要靈活性,依據任務性質選擇工作方式
每天復盤,是持續進步的關鍵
回顧2024年的點點滴滴,我想起了創業初期的那個夜晚。
當時我坐在電腦前,盯著第一個產品的銷售頁面發呆,遲遲不敢按下發布鍵。現在想來,那個猶豫的自己,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許多。
創業讓我重新定義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,也讓我明白學習和成長是永無止境的。
你呢,在 2024 年有哪些重要的學習和突破?
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。
2024.12.31 朱騏
P.S. 如果你喜歡【知識複利週報】,歡迎推薦給你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