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 我是朱騏 👋 又到了每週給你寫封信的時間啦~
這禮拜想跟你分享一本好書–《減法》。
這本書,引發我對於「有意識在生活中留白」的思考。
也就是:
當你有空閒時,別把自己的行程塞滿。
因為塞滿的行程,反而會壓的自己喘不過去。
例如 10 年前剛出社會時,我會安排 "每週下班後" 都去參加一個學習講座。上完講座後雖然感覺學到了不少東西,但也感覺身心俱疲。因為我把自己逼太緊了。
學習很好,但要適度。
但這個「度」,到底怎麼抓呢?
中國有一位作者—王世民,就是專門在談怎麼在生活和工作中留白,他稱之為「減法思維」。從《減法》這本書中,我帶走了 7 個實用的思維方式:
減少貪多求快
減少過高期待
減少過度消耗
減少完美主義
善用慣性思維
控制情緒消耗
降低感知難度
下面,我想要在 5 分鐘內把這些精華快速分享給你。
我們馬上開始👇
💡 書籍贊助:《復盤寫作術》實體簽書會來了!(5/17 15:00 ~ 16:30,就在台北 Reeds Bookstore)
有點害羞但又很興奮…我要舉辦實體簽書會了!
如果你有 購買《復盤寫作書》,歡迎 5/17 時來台北 Reeds Bookstore 逛逛。
現在請你跟我這樣做:
打開 Google Calendar,
建立一個 5/17 15:00 ~ 16:30 的「逛逛朱騏實體簽書會」的行事曆。
在這場簽書會中,我們可以實體碰面交流彼此對於「復盤」的想法。
下面是簽書會的詳細資訊:
日期|2025/5/17(六)15:00–16:30〔14:30開放入座〕
主講|朱騏
地點|REEDS BOOKSTORE民權店B1〔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7號B1(原何嘉仁書店)〕
參加方式|免費參加,自由入座
期待在簽書會中見到你!
※ 本活動場地為開放式空間,因座位有限,當天將以自由入座,不提供預留方式,建議提早到場。如遇座位已滿,亦有空間可站立聆聽,歡迎大家前往參與!
思維 1. 減少貪多求快
學習和工作,不是做得越多越好。
在 AI 時代,許多初級腦力工作都可以交給 AI 工具來完成,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能輕鬆了。
因為如果我們的大腦無法從事更高級的思考和創造活動,那麼省下來的時間也只是浪費而已。
舉個例子來說:很多人喜歡一次學很多東西,覺得這樣效率比較高。但實際上這種貪多求快的心態,反而會讓我們學得不夠深入。最後變成樣樣通,樣樣鬆,沒有一項技能真正精通。
放慢腳步,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
思維 2. 減少過高期待
過高的期待,往往會讓我們陷入焦慮。
當我們對自己或他人有過高期待時,容易因為達不到預期而感到挫折。這種挫折感,會讓我們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。
作者建議我們可以用三個步驟來降低期待:
步驟 1. 先做加法:允許自己擁有各種夢想,把所有想法都寫下來
步驟 2. 再做減法:將夢想分類,只留下當前最重要的事
步驟 3. 逐步推進:將重要的事分解成小目標,一步一步完成
降低期待不等於降低標準,而是讓自己更專注在當下。
思維 3. 減少過度消耗
我們每天都在消耗體力、腦力和情緒。
如果不懂得節制,很容易就會耗盡自己的能量。最後不但效率降低,還可能影響健康。
作者提到,我們要避免以下三種消耗:
體力消耗:要學會好好睡覺、吃飯和運動
腦力消耗:能不用就不用,避免過度思考
情緒消耗:從環境選擇、認知轉換到行動轉化
書中有具體的作法,這裡我就不展開細節了。
思維 4. 減少完美主義
完美主義看似是追求卓越,實則是自我設限。
過度追求完美,反而會讓我們裹足不前。因為害怕做不好,所以乾脆不開始。
作者建議要掌握「剛剛好」的 4 個原則:
原則 1. 不重要的事,做到及格就好
原則 2. 重要的事,做到不鍍金就好
原則 3. 敢於從「爛」開始
原則 4. 接受自己的拖延
完美是最大的敵人,做得不好也比不做好。
思維 5. 善用慣性思維
很多人認為慣性思維是件壞事。
但其實慣性思維不但不是壞事,反而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大腦能量。因為每次反慣性思考,都需要消耗大量腦力,最後反而會讓大腦更加疲憊。
作者建議我們:
不是要完全擺脫慣性思維,而是要提高慣性思維的品質。
方法就是讓「高品質的框架」成為你的思維慣性。
例如你發現自己寫 Email 都花了很久時間,那就代表寫 Email 的思考框架有問題。這時候的作法,是去 Google 尋找「高品質的 Email 寫作框架」,替換調自己低效的作法。
你用低品質或高品質的框架思考,消耗的能量是一樣的,但結果卻天差地別。
思維 6. 控制情緒消耗
情緒是最容易消耗我們能量的東西。
當我們陷入負面情緒時,不僅效率會大幅下降,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人。但其實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法來控制情緒消耗。
作者分享了一個很實用的口訣:
帶著情緒不見人
見人不說話
說話不議論
議論不決策
決策不行動
同時,還可以用四個提問來幫助自己轉換情緒:
此刻,我有什麼不好的感受?
我想要什麼?
圍繞我的需求,該如何做?
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?
通過這些方法,我們可以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行動。
思維 7. 降低感知難度
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願意開始,是因為任務看起來太難了。
這個 "看起來太難" 有個專有名詞,叫作「高感知難度」。
高感知難度會消耗大量意志力,讓我們還沒開始就想放棄。但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降低感知難度,來減少意志力消耗。
作者提供了兩個方法:
降低開始時的感知難度:不要做得多,更不需要做得好,先做一點點就行
降低執行中的感知難度:用多輪優化的方式,第一遍先粗略完成,第二遍再改進細節,第三遍繼續優化
這樣做的好處是,每一步都不會感覺太難,自然就能持續下去。
快速複習我從《減法》帶走的 7 個精華思維
減少貪多求快
減少過高期待
減少過度消耗
減少完美主義
善用慣性思維
控制情緒消耗
降低感知難度
如果你感覺最近的自己對學習或工作 "有些倦怠",很可能是思維方式上出了一些問題。
像是:
對自己太貪心 (這麼多的 AI 工具,我每個都要試用看看)
對自己期待太高 (Q2 的 4 ~ 6 月我想要上完 5 堂線上課程)
在工作中過度消耗 (我們 Teams 上的同事是不是都在找我麻煩)
那麼,這本《減法》能夠在情緒上和行動上實際帶給你幫助。
我自己看完這本書後,感觸最大的是下面 4 個「剛剛好」的原則:
原則 1. 不重要的事,做到及格就好
原則 2. 重要的事,做到不鍍金就好
原則 3. 敢於從「爛」開始
原則 4. 接受自己的拖延
這 4 個原則能夠幫助你抓到做事情的「度」,讓自己的情緒能夠沉澱下來而不是焦慮地隨之起舞。
推薦這本好書給你!
P.S. 結束之前的一個小提醒。如果你對「萃取個人經驗並且練習寫作輸出」有興趣,現在就是 購入《復盤寫作術》的最好時機。
買完書後,有時間的話記得來參加 5/17 15:00 ~ 16:30 我在「台北 Reeds Bookstore」的實體簽書會活動。
讓我們在活動上聊聊天,互相交流想法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