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 我是朱騏 👋 又到了每週給你寫封信的時間啦~
AI 的出現,徹底改變了我對「內容寫作」的看法。
現在的作者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在文字潤飾上,而該把重心放在思考與策展。
這篇文章,我想跟你分享我觀察到的 3 個重要轉變。
分別是…
寫作 → 策展:重點不在寫出漂亮的文字,而是提供有價值的觀點
文筆 → 思考:把時間花在沉澱經驗,而不是反覆修改文字
線性 → 迭代:建立一套流程,讓寫作更有效率
💡 課程贊助:【8 小時復盤實戰工作坊】用數位工具 Obsidian 打造個人復盤工作流 | 第二梯次
寫了一堆零散的日記,但不知道怎麼「系統化管理」與 「找到洞察並採取行動」嗎?
這個實戰工作坊結合了「GTD 時間管理方法」與「Obsidian 筆記軟體」,幫助你打造一站式個人化的復盤系統。
課程內容包括:
01 | 一站式 Obsidian 筆記系統:學會使用 Obsidian 及 10 個實用插件,讓筆記變得更加條理清晰且高效。包含 Surfing、Calendar、Reminder、Tasks、cMenu…。
02 | 一鍵式每日/每週記錄模板:使用 Obsidian Template 功能一鍵生成固定項目,簡化日記與週記的記錄流程,讓每天的記錄只需花 5 分鐘就能完成。
03 \ GTD 時間管理理論:全面學會系統化時間管理 5 大步驟(收集、釐清、組織、執行、回顧),並搭配數位工具 Obsidian 打造你的時間管理系統。
04 | 專案管理與任務拆解思維:利用 Obsidian 建立 1 份 2025 年專案清單,將大目標分解為具體步驟,一步步實現你的計劃。
05 | 專屬於你的每週工作流:結合插件功能與朱騏的範例,設計適合自己的 1 套高效工作流。讓每週的任務安排更加清楚、流暢。
06 \ 課後 Line 進階討論社群:課程結束後加入專屬的 Line 復盤社群,與同學和朱騏交流學習心得,幫助你持續精進。有問題或延伸想法都可以在此分享。
由於是小班制實戰工作坊,名額限制為 20 人 (滿額不加收)。
目前已經有 15 位同學報名,名額只剩下 5 位 即將銷售完畢!
✨ 電子報讀者專屬限定折扣碼
因為你是「知識複利週報」的忠實讀者,可以使用
newsletter_special_price 立減 600 元的折扣!
👉 報名工作坊,解鎖「系統化管理日記」並「找到洞察採取行動」
轉變 1:寫作 → 策展
我們先來想想,以前的作者需要做些什麼。
我想不外乎是以下 3 個工作:
構思文章架構
撰寫內容初稿
反覆修改文字
但現在的作者,變成了 ”想法策展人”。
主要工作變成了以下 3 個:
收集有價值的想法
萃取個人的實戰經驗
融合想法與經驗來規劃內容
有了明確的素材和方向,文字撰寫就可以交給 AI。
你可能會想:「為什麼作者要從寫作者轉變成策展人? 」
因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讀者最需要的不是文字,而是「有價值的觀點」。
讓我舉個例子
如果你直接請 AI 寫一篇「如何提升工作效率」的文章,它可能會給你這些老生常談:
用番茄鐘工作法
每天寫待辦清單
養成運動習慣
早睡早起
這些建議雖然正確,但對讀者來說一點新意都沒有。
反而是策展人能夠提供:
親身嘗試過的工具心得
在不同場合的應用技巧
失敗經驗的反思
你看出差別了嗎?
策展人更注重「內容價值」,而不是文字本身。
轉變 2:文筆 → 思考
作者的核心價值,從「文筆好不好」變成了「思考深不深」。
因為 AI 已經能夠:
產出流暢的文字
調整文章語氣
優化文章結構
這讓作者能夠把時間花在:
沉澱經驗
整理想法
驗證觀點
思考的深度,決定了內容的價值。
當寫作者把重心放在思考品質,會帶來 3 個好處:
你的文章更容易被記住: 當讀者看到獨特的觀點時,他們會停下來思考。這種互動才是讓內容被記住的關鍵。
你的內容更難被取代: AI 可以模仿你的文字,但無法複製你的經驗和洞見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最熱門的文章,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。
你的寫作會更有效率: 有了深度思考,就不會一直修改文字。因為你很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麼。
讓我舉個例子
去年我寫了一篇「如何用 ChatGPT 輔助我們現代人讀書」。
如果只是淺層思考,文章重點大概是這樣:
請 ChatGPT 總結重點
問 ChatGPT 專有名詞
用 ChatGPT 複習內容
但我決定先停下來,問問自己下面這個重要的問題:
在用 ChatGPT 讀書這件事情上,我自己有哪些親身經歷?
我想了想,寫下:
讀書的時候可以問 ChatGPT 什麼問題?請它舉例說明
讀完概念後想要實作,怎麼用 ChatGPT? 跟它做情境模擬
如何用 ChatGPT 幫助我們避開思維陷阱?請它挑戰思維盲點
你看出差別了嗎?
深度思考的內容,能幫助讀者真正理解背後的原理。
如果你對撰寫 ChatGPT 提示詞有興趣,可以閱讀我的 <愛讀書的你,可能還不知道的 10 種 ChatGPT 讀書技巧>。
轉變 3:線性 → 迭代
傳統寫作流程是線性的: 構思 → 撰寫 → 修改 → 發布
現在的流程變成:
收集素材(實戰經驗/他人觀點)
交給 AI(產出初稿)
微調修改(確保精準)
為什麼要改變傳統的寫作流程?
主要有 3 個原因:
線性流程太容易卡關: 當你在「構思」這一步卡住時,後面的步驟就完全無法進行。這樣的流程讓寫作變得很沒效率。
AI 工具已經改變了寫作的本質: 過去我們需要從零開始寫,但現在可以先用 AI 產生初稿。這代表我們應該把更多時間放在收集素材和整理重點上。
讀者的需求提高了: 現在的讀者希望看到獨特的觀點和實戰經驗,而不是網路上隨處可見的內容。這需要我們投入更多心力在前期準備。
就拿我自己來說,現在我在寫文章的步驟變成了下方這樣:
閱讀文章:我會邊閱讀網路文章,邊寫下零碎的想法筆記。
交給 AI:我會把「原文內容」以及「我的想法筆記」,一起交給 AI 來寫一篇 300 字的初稿。
微調修改:AI 產出的初稿雖然不夠精準,但能幫我快速找到方向,再調整成自己的語氣就好。
和 AI 合作一起寫作,能夠同時提高「撰寫速度」與「文章品質」。
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,AI 為內容寫作帶來的 3 個重要轉變
分別是…
寫作 →策展:重點不在寫出漂亮的文字,而是提供有價值的觀點
文筆 →思考:把時間花在沉澱經驗,而不是反覆修改文字
線性 →迭代:建立一套流程,讓寫作更有效率
這些轉變讓我有個重要的啟發:
AI 時代的作者,最重要的能力不是「寫得好」,而是「想得深」。
與其擔心 AI 會取代寫作,不如想想:
「如何運用 AI 來幫助我們,創造出更有價值的內容?」
P.S. 結束之前的一個小提醒。
如果你對如何更好地管理任務和進行有效復盤感興趣,我的【8 小時復盤實戰工作坊】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。在這個工作坊中,我們將探討 GTD 系統的應用,幫助你更有系統地整理思路,提升工作效率。
別忘了,報名時使用優惠碼【newsletter_special_price】,即可享受 600 元 的電子報讀者專屬限定優惠哦!
或許我更期待能從您的分享中,帶領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,而不僅僅是指出巨人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