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 我是朱騏 👋 又到了每週給你寫封信的時間啦~
很多人都想擺脫朝九晚五的生活,但「說離職容易,做到很難」。
算算時間,我從今年三月離職成為知識自雇者已經九個月了。當初做這個決定時,我的內心真的相當掙扎。
因為我會害怕
他人眼光:「老婆會不會擔心,我無法光靠做個人品牌就能養家」
不確定性:「我不確定要花多少時間,才能賺到 Cover 家庭支出」
自我懷疑:「我還沒準備好我的產品版藍圖,不知道自己可以靠什麼維生」
今天想跟你分享,我這九個月的實戰心得。
主要會分享 6 點實戰心得:
準備好備用金
定位經營主題
規劃收入來源
建立工作方式
架設個人網站
調整創業心態
全部都是我的血淚史。
如果你心中對以下問題感到好奇:
知識自雇者到底怎麼賺錢存活?
要成為知識自雇者前需要先準備什麼?
變成知識自雇者的心理狀態跟上班族有何不同?
別錯過今天的文章,讓我們開始吧!
💡 課程贊助:【5 小時復盤實戰工作坊】用數位工具 Obsidian打造個人復盤工作流
做了一堆零散的日記,但不知道怎麼系統化管理與應用嗎?
這個實戰工作坊結合了「GTD 時間管理方法」與「Obsidian 筆記軟體」,幫助你打造一站式個人化的復盤系統。
課程內容包括:
01 | 一站式 Obsidian 筆記系統:學會使用 Obsidian 及 5 個實用插件,讓筆記變得更加條理清晰且高效。包含 Surfing、Calendar、Reminder、Tasks、cMenu。
02 | 一鍵式每日/每週記錄模板:使用 Obsidian Template 功能一鍵生成固定項目,簡化日記與週記的記錄流程,讓每天的記錄只需花 5 分鐘就能完成。
03 \ GTD 時間管理理論:全面學會系統化時間管理 5 大步驟(收集、釐清、組織、執行、回顧),並搭配數位工具 Obsidian 打造你的時間管理系統。
04 | 專案管理與任務拆解思維:利用 Obsidian 建立 1 份 2025 年專案清單,將大目標分解為具體步驟,一步步實現你的計劃。
05 | 專屬於你的每週工作流:結合插件功能與朱騏的範例,設計適合自己的 1 套高效工作流。讓每週的任務安排更加清楚、流暢。
06 \ 課後 Line 進階討論社群:課程結束後加入專屬的 Line 復盤社群,與同學和朱騏交流學習心得,幫助你持續精進。有問題或延伸想法都可以在此分享。
由於是小班制實戰工作坊,名額限制為 30 人 (滿額不加收)。
目前已經有 19 位同學報名,名額只剩下 11 位即將銷售完畢!
👉 報名工作坊,建立屬於你的一站式 Obsidian 復盤系統
✨ 電子報讀者專屬折扣碼
因為你是「知識複利週報」的忠實讀者,可以使用
chi_newsletter_special_price 取得 600 元的折扣!
實戰心得 1. 準備好備用金
沒有足夠的備用金,就像在沒有安全網的情況下走鋼索。
創業初期收入不穩定是常態,你會從每天早上起床就開始擔心:「唉...這個月怎麼還沒有任何收入?」。為了要讓自己放心,我建議至少準備 12 個月生活預備金。
那該怎麼計算實際上要準備多少呢?計算方式很簡單:每月生活費 x 12 個月。 舉例來說:如果你每月花費 4 萬, 那至少要準備 4 x 12 = 48 萬。有了一年的備用金,你才能專注在建立事業而不是為錢發愁。這筆錢更重要的是給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,在創業路上做出更理性的決策。
這裡分享一個訣竅:替銀行帳戶改名,設定一個「專屬帳戶」。舉例來說,你可以在國泰世華網路銀行上修改帳戶名稱,例如修改成「創業生活備用金」。光是修改帳戶名稱,就能提升自己在 "心理上" 對於創業的安全感。
我的建議: 每月支出 x 12 個月,這是你離職前必須準備的最低金額。
實戰心得 2. 定位經營主題
在離職前,就要定下要專注經營的主題。
選擇主題時,依序考慮三個面向:
專業能力: 你在工作上累積了哪些專業能力?
內心熱情: 你的內心想要研究與探索什麼主題?
市場需求: 市場上的學員 (2C) 或企業 (2B) 需要什麼?
我觀察到很多人只憑直覺選題,結果辛苦經營半年卻發現沒有市場。
針對上面三個面向,以我自己舉例分別是:
專業能力: 知識輸出 (寫作)、卡片盒筆記法、復盤
內心熱情: 同上,這 3 個主題我從還在上班時就持續在研究
市場需求: 這其實是最弔詭的,下面特別說明我的想法和解決方法
我認為「市場需求」,是沒辦法坐在那邊用想的。
那該怎麼找到市場需求呢?我主要透過以下 3 種方法:
在社群媒體上發文: 透過每天持續寫作和分析貼文數據,你會發現大家感興趣的主題是什麼 (然後你就能針對那方面開發課程)。
開設小型工作坊: 在正式開發完整課程前,先開 2-3 小時的實體或線上講座,你會直接看到學員的痛點和困惑是什麼 (然後你就能針對這些痛點設計 3-6 小時完整課程內容)。
加入目標族群的社群: 主動參與你想服務的族群所在的社群(例如 FB 社團、Discord 群組),觀察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和目前沒有好的解決方案的地方 (然後你就能設計出市場缺少的服務)。
做這 3 件事情,都需要時間。
我的建議:在離職前 (也就是你還在上班時),就要找到並測試過你的主題。
實戰心得 3. 收入來源規劃
知識工作者最大的風險,就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。
收入來源多元化,是知識創業的關鍵。但不是每個收入來源。都適合同時開發。
我觀察到成功的知識工作者,都是先專注在能夠「主動創造」收入的項目上,例如:
開設線上課程 (例如我在 2022 年的 Obsidian 學習包)
自主寫書出版 (例如我在 2023 年的《知識複利筆記術》)
開設付費講座 (例如我在 2023 年舉辦的付費讀書會)
主動接案服務 (例如我在 2024 年的 1 對 1 寫作教練)
等這些收入穩定後,才逐步發展需要被動等待的業務 (例如企業內訓)。
會這樣說的理由是
主動收入: 能讓你掌握現金流,避免陷入收入斷層的困境。
被動收入: 能幫助你擴大影響力,創造品牌知名度。
我的建議:在職工作時就嘗試建立 2-3 個主動收入來源,可以延續到創業初期繼續維持相同收入模式。
實戰心得 4. 建立工作方式
沒有固定的工作方式,自由工作者很容易迷失在時間的黑洞裡。
我發現很多人離職後反而效率下降,就是因為沒有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。
工作方式需要考慮三個層面:
工作環境
時間分配
精力管理
舉例來說,下面是我的創業初期的課表:
7:50-9:30 |早餐+寫文章
9:30-12:00 |工作
12:00-14:30|午休
14:30-16:00|工作
16:00-17:00|閱讀
17:00-18:00|運動
課表不是死的,你可以彈性調配時間。
但一定要有課表,才能讓自己頭腦昏沉時知道 "自己現在要做什麼"。
一個好的工作方式,要同時考量「工作」和「休息」之間的平衡。除了要安排何時工作,也要安排何時運動與休息。
我的建議:在正式離職前,先試著用一個月的時間演練你的工作方式。
實戰心得 5. 架設個人網站
沒有自己的內容基地,就像在別人的地盤上做生意。
個人網站不只是一個放內容的地方,更是你的 "數位名片"。我觀察到國外許多優秀的知識工作者,都有同時經營「社群媒體」與「個人網站」。例如像是:
Dan Koe
Seth Godin
Kieran Drew
Justin Welsh
Ann Handley
Ship 30 for 30
Gary Vaynerchuk
他們透過「社群媒體」吸引粉絲,同時也透過「個人網站」累積了大量的自然流量,進而轉化成訂閱者和客戶。
經營「個人網站」的好處主要有 3 個:
SEO 效果是長期的
有機會被 AI 工具引用
完整展現你的專業價值
以上 3 者,都是社群平台做不到的。
我的建議:在離職前,就要先準備架設個人網站。
實戰心得 6. 調整創業心態
心態不夠堅強,再好的計畫也可能半途而廢。
我花了 2 年,才做好離職創業的心理準備。
過程中我透過以下 3 種方式來建立自己的自信心:
寫日記,記錄心路歷程
跟前輩聊天,了解實際工作狀況
聽 Podcast 和看書,聽聽別人的故事
心理學有個現象叫「彩色浴」。
意思是:把注意力放在哪裡,就會被相關事物吸引。當你持續關注創業相關資訊,內心的恐懼會逐漸被解答。
當「未知」慢慢的變成「已知」時,心裡就會逐漸準備好了。
我的建議:寫日記記錄你的思考,並且透過 復盤 給自己信心。
這 6 個實戰心得,就是我在過去九個月學到的經驗教訓
準備充分不代表一定會成功,但準備不足一定會失敗。
最重要的是要知道:
知識創業不是一個衝動的決定,而是需要系統性規劃的職涯轉折點。
在這篇文章中我談到了:
準備好備用金
定位經營主題
規劃收入來源
建立工作方式
架設個人網站
調整創業心態
如果你正在考慮轉型成為知識自雇者,建議可以先從副業開始嘗試。
這樣不僅能驗證你的想法,也能在過程中逐步完成這些準備。
2024.12.17 朱騏
點擊「回覆」,和我分享為什麼~
P.S. 如果你喜歡【知識複利週報】,歡迎推薦給你的朋友。